400-123-4657

新闻资讯 分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宿”造诗和远方 池州“微民宿集合群”筑起乡村振兴梦开元体育发布日期:2023-12-13 浏览次数:

  春品香茗、夏听蝉鸣、秋赏落红、冬观寒晶……民宿之于乡村,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新世界;民宿之于城市,好似涟漪中心,是隐藏于闹市中独得的一份宁静。近年来,池州市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融合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推进旅游民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包括五溪山色(文宗古村)、秋浦仙居等在内的一大批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吸引了来自江浙沪皖的大批游客。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目前共有运营的小型住宿设施620家,基本符合“旅游民宿”界定且正常运营民宿225家,2022年营业收入约1.32亿元。根据《池州市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市将打造“一环三带十二组团”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7年,打造100家精品民宿,发展1000家民宿主体。

  据介绍,池州旅游民宿主要分布于成熟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较为完善的环九华山、主城区、沿秋浦河线。依托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旅游民宿发展迅速且数量多,以九华镇、九华乡最为集中,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庙前镇、朱备镇、陵阳镇、梅村镇、仙寓镇、大演乡旅游民宿发展呈小集聚态势,其他沿廊道、河道分布在村边和景区周边。其中,九华山风景区的民宿数量占48%,青阳县占26%,贵池区13%,石台县占11%,东至县占2%。

  “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工夫。”这是元代文宗皇帝写下的关于九华风景的诗篇。诗中无一字写景,又无一字不是写景。因此,五溪山色也成为了九华十景之首,文宗古村也由此而来。

  据了解,位于池州市青阳县的文宗古村项目是从2020年开始筹建,总投资1.72亿元,总规划109公顷,占地约14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于今年4月底正式开门迎客,目前已成为池州高端度假型酒店和集群式民宿的标杆。该项目以“徽韵村落,山水田园”为设计灵感,深挖地域文化与禅旅文化,使得文宗古村形成“一山一水一村落”的自然田园风光。古村内的建筑风格为明清徽派建筑,呈现灰白墙、黄泥夯土和砖墙等多种徽派形态,包含了客房、大堂、耕读小院、荷风茶室和廊桥等场地,涵盖了徽韵村落、田园花海、山地游赏、农耕体验、生态泳池、浅滩嬉水和茶室书吧等休闲度假产品。

  文宗古村的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共有30栋楼分散在山谷和林溪之间,大多依山就势而建。这些屋舍一共有24栋,分别以24节气命名,共47个房间。“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屋舍也延续了‘居家两层为宜,借势不超三层’的建筑风格。”五溪山色(文宗古村)项目负责人张春红告诉记者,这些房间内部装饰将春夏秋冬元素植入其中,形成四季变换、时空交错、胜景常在的独特人居体验。“游客走进房间仿佛走进四季风景,可以感受四季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屋舍还介入东方美学建筑元素,公区建筑均以土木结构为主,木头衔接处全部采用榫卯工艺。“外墙布局还原古法,充分还原古村风貌,重塑古村记忆,传承古村文化。”

  徽州村落讲究“启于水口,承于村口”。文宗古村内有一观澜湖,是徽州村落的灵魂之所在——“水口园林”。“水口文化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据张春红介绍,徽州居民建村选址注重风水,水口被看成是关系村落人丁和财富兴衰聚散之地。“文宗古村就是结合徽州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部分屋舍通过四周屋顶坡面斜向院内,形成‘四水归堂’汇流环绕的构造格局。”在文宗古村内,还种植了两万平方米的茶园,内设大小茶亭十余座,还有一口“文宗古泉”。“住在这里的客人可以打一壶古泉内的天然泉水沏壶山茶,聆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感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

  为了丰富游客们的民宿生活,文宗古村还会根据四季时节举办农耕体验活动和农事教育。今年5月,一场以花朝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在文宗古村拉开帷幕。身穿优雅汉服的爱好者进行了舞蹈表演、汉服走秀、踏春赏花、游园等多个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感受国风韵味。此外,文宗古村还举办了插秧、打板栗、摘柿子等时节性活动,让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都能体验到特色田园生活,感受文宗古村落文化。张春红还表示,未来将秉承文宗古村的设计思想,延续徽派建筑发展脉络,不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将文宗古村打造成一流的文旅度假综合体。

  “庄子曾经说过:子有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袤之野。所以,我们这些民宿主理人需要一起共生、共长、共兴、共享,共同打造有温度有诗意的山乡生活,振兴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王小春是省城一所高校建筑设计专业的老师,七年前,她返乡创业,选择在华东最大的溶洞——大王洞风景区上洞口附近打造民宿“秋浦仙居”。“在这块土地上诗意地栖居,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油米柴盐已经和这片土地离得越来越远了。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很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运用最本土最合适的材料,将自己的设计一天天地、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

  作为一名母亲,王小春一直遗憾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几乎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土地,几乎没有看过她儿时的漫天繁星、浩瀚星河。“老实说,我之前做民宿并没有太大的抱负和理想,只希望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建一个可以一起生活、一起耕作、一起玩耍,甚而一起结伴养老的场所。大多数时间,我们安安静静地生活在这里;少部分时间,我们结伴出开元体育游、仗剑天涯。”但随着“秋浦仙居”一天天长大,从大山中的几栋老旧危房,到一座独具特色的中高端民宿,从入围池州市首届“十佳特色”民宿,到揽获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业服务技能大比武·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竞赛金奖……王小春做民宿的最初梦想,在激活了一个即将倒闭的空心村后,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七年来,王小春将大山脚下的240亩土地作为有机稻田试验田,成立了云耕农场,并利用自身的文创设计优势,把当地丰富的土特产资源进行包装,打造地域性品牌,向北上广地区推介。在持续不断、深入完善建设秋浦仙居的同时,她和伙伴们一起与政府共同谋划将山上、山下的五个村,纳入旅居康养综合圈。“比如,靠近峡谷的树营地、邻近溪流的溪上石民宿、模拟洞穴的陆沉者,同时建设山中有机餐厅、让孩子们可以自娱自乐的山中小剧场等。”王小春告诉记者,通过“秋浦仙居”的示范打造,一批志同道合的民宿主理人正陆续加入,以“诗意山居+森林康养+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微民宿集合群正在慢慢形成。“以秋浦仙居所在的山村为例,2017年的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其中还有不少90后年轻人回流。”王小春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微民宿集合群,“每家拿出闲置空间,统一设计、建设、运营。老人种瓜、种花,年轻人管家。一起实现乡村振兴梦,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像王小春这样的民宿经营者,在池州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民宿正突破单一的住宿经济,在“民宿+”上做文章。池州市也积极鼓励民宿实现转型升级,利用新兴业态的引流作用,结合当下热点、新兴产业和周边资源,打造民宿+露营、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特色产品,创新求变,多点开花实现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民宿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池州市还把民宿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培育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民宿管理机制体制,引导和推动池州旅游民宿向更好、更快、更优方向发展。连续开展四届池州十佳特色民宿评选,遴选出40家池州十佳特色民宿,10家民宿荣获安徽省百佳精品民宿,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目前,池州市共有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8家。2022年6月,由57家旅游民宿和研究机构组建池州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联盟。池州市将围绕推进质量提升、推进转型发展、推进集聚建设、推进营销宣传、推进人才培养、推进品牌打造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池州特色、游客口碑良好、示范带动突显的精品旅游民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宿”造诗和远方 池州“微民宿集合群”筑起乡村振兴梦

  春品香茗、夏听蝉鸣、秋赏落红、冬观寒晶……民宿之于乡村,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新世界;民宿之于城市,好似涟漪中心,是隐藏于闹市中独得的一份宁静。近年来,池州市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融合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推进旅游民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包括五溪山色(文宗古村)、秋浦仙居等在内的一大批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吸引了来自江浙沪皖的大批游客。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目前共有运营的小型住宿设施620家,基本符合“旅游民宿”界定且正常运营民宿225家,2022年营业收入约1.32亿元。根据《池州市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该市将打造“一环三带十二组团”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27年,打造100家精品民宿,发展1000家民宿主体。

  据介绍,池州旅游民宿主要分布于成熟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建设较为完善的环九华山、主城区、沿秋浦河线。依托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旅游民宿发展迅速且数量多,以九华镇、九华乡最为集中,呈集群化发展态势。庙前镇、朱备镇、陵阳镇、梅村镇、仙寓镇、大演乡旅游民宿发展呈小集聚态势,其他沿廊道、河道分布在村边和景区周边。其中,九华山风景区的民宿数量占48%,青阳县占26%,贵池区13%,石台县占11%,东至县占2%。

  “昔年曾见九华图,为问江南有也无;今日五溪桥上望,画师犹自欠工夫。”这是元代文宗皇帝写下的关于九华风景的诗篇。诗中无一字写景,又无一字不是写景。因此,五溪山色也成为了九华十景之首,文宗古村也由此而来。

  据了解,位于池州市青阳县的文宗古村项目是从2020年开始筹建,总投资1.72亿元,总规划109公顷,占地约14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于今年4月底正式开门迎客,目前已成为池州高端度假型酒店和集群式民宿的标杆。该项目以“徽韵村落,山水田园”为设计灵感,深挖地域文化与禅旅文化,使得文宗古村形成“一山一水一村落”的自然田园风光。古村内的建筑风格为明清徽派建筑,呈现灰白墙、黄泥夯土和砖墙等多种徽派形态,包含了客房、大堂、耕读小院、荷风茶室和廊桥等场地,涵盖了徽韵村落、田园花海、山地游赏、农耕体验、生态泳池、浅滩嬉水和茶室书吧等休闲度假产品。

  文宗古村的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共有30栋楼分散在山谷和林溪之间,大多依山就势而建。这些屋舍一共有24栋,分别以24节气命名,共47个房间。“受到当地文化影响,屋舍也延续了‘居家两层为宜,借势不超三层’的建筑风格。”五溪山色(文宗古村)项目负责人张春红告诉记者,这些房间内部装饰将春夏秋冬元素植入其中,形成四季变换、时空交错、胜景常在的独特人居体验。“游客走进房间仿佛走进四季风景,可以感受四季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屋舍还介入东方美学建筑元素,公区建筑均以土木结构为主,木头衔接处全部采用榫卯工艺。“外墙布局还原古法,充分还原古村风貌,重塑古村记忆,传承古村文化。”

  徽州村落讲究“启于水口,承于村口”。文宗古村内有一观澜湖,是徽州村落的灵魂之所在——“水口园林”。“水口文化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据张春红介绍,徽州居民建村选址注重风水,水口被看成是关系村落人丁和财富兴衰聚散之地。“文宗古村就是结合徽州文化传承天人合一的理学思想,部分屋舍通过四周屋顶坡面斜向院内,形成‘四水归堂’汇流环绕的构造格局。”在文宗古村内,还种植了两万平方米的茶园,内设大小茶亭十余座,还有一口“文宗古泉”。“住在这里的客人可以打一壶古泉内的天然泉水沏壶山茶,聆听‘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感悟‘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

  为了丰富游客们的民宿生活,文宗古村还会根据四季时节举办农耕体验活动和农事教育。今年5月,一场以花朝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在文宗古村拉开帷幕。身穿优雅汉服的爱好者进行了舞蹈表演、汉服走秀、踏春赏花、游园等多个民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感受国风韵味。此外,文宗古村还举办了插秧、打板栗、摘柿子等时节性活动,让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都能体验到特色田园生活,感受文宗古村落文化。张春红还表示,未来将秉承文宗古村的设计思想,延续徽派建筑发展脉络,不断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将文宗古村打造成一流的文旅度假综合体。

  “庄子曾经说过:子有大树,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袤之野。所以,我们这些民宿主理人需要一起共生、共长、共兴、共享,共同打造有温度有诗意的山乡生活,振兴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王小春是省城一所高校建筑设计专业的老师,七年前,她返乡创业,选择在华东最大的溶洞——大王洞风景区上洞口附近打造民宿“秋浦仙居”。“在这块土地上诗意地栖居,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油米柴盐已经和这片土地离得越来越远了。所以,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很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运用最本土最合适的材料,将自己的设计一天天地、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

  作为一名母亲,王小春一直遗憾自己的孩子在城市里,几乎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土地,几乎没有看过她儿时的漫天繁星、浩瀚星河。“老实说,我之前做民宿并没有太大的抱负和理想,只希望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和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建一个可以一起生活、一起耕作、一起玩耍,甚而一起结伴养老的场所。大多数时间,我们安安静静地生活在这里;少部分时间,我们结伴出游、仗剑天涯。”但随着“秋浦仙居”一天天长大,从大山中的几栋老旧危房,到一座独具特色的中高端民宿,从入围池州市首届“十佳特色”民宿,到揽获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业服务技能大比武·旅游民宿管家服务技能竞赛金奖……王小春做民宿的最初梦想,在激活了一个即将倒闭的空心村后,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还能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

  七年来,王小春将大山脚下的240亩土地作为有机稻田试验田,成立了云耕农场,并利用自身的文创设计优势,把当地丰富的土特产资源进行包装,打造地域性品牌,向北上广地区推介。在持续不断、深入完善建设秋浦仙居的同时,她和伙伴们一起与政府共同谋划将山上、山下的五个村,纳入旅居康养综合圈。“比如,靠近峡谷的树营地、邻近溪流的溪上石民宿、模拟洞穴的陆沉者,同时建设山中有机餐厅、让孩子们可以自娱自乐的山中小剧场等。”王小春告诉记者,通过“秋浦仙居”的示范打造,一批志同道合的民宿主理人正陆续加入,以“诗意山居+森林康养+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微民宿集合群正在慢慢形成。“以秋浦仙居所在的山村为例,2017年的常住人口不到200人,现在已经翻了一倍,其中还有不少90后年轻人回流。”王小春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微民宿集合群,“每家拿出闲置空间,统一设计、建设、运营。老人种瓜、种花,年轻人管家。一起实现乡村振兴梦,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像王小春这样的民宿经营者,在池州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民宿正突破单一的住宿经济,在“民宿+”上做文章。池州市也积极鼓励民宿实现转型升级,利用新兴业态的引流作用,结合当下热点、新兴产业和周边资源,打造民宿+露营、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特色产品,创新求变,多点开花实现蓬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民宿管理服务水平,推动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池州市还把民宿经济作为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培育民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旅游民宿管理机制体制,引导和推动池州旅游民宿向更好、更快、更优方向发展。连续开展四届池州十佳特色民宿评选,遴选出40家池州十佳特色民宿,10家民宿荣获安徽省百佳精品民宿,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

  目前,池州市共有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家,国家丙级旅游民宿8家。2022年6月,由57家旅游民宿和研究机构组建池州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联盟。池州市将围绕推进质量提升、推进转型发展、推进集聚建设、推进营销宣传、推进人才培养、推进品牌打造等六个方面开展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池州特色、游客口碑良好、示范带动突显的精品旅游民宿。

  春品香茗、夏听蝉鸣、秋赏落红、冬观寒晶……民宿之于乡村,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绿水青山和乡村旅游的新世界;民宿之于城市,好似涟漪中心,是隐藏于闹市中独得的一份宁静。近年来,池州市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优势,融合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大力推进旅游民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包括五溪山色(文宗古村)、秋浦仙居等在内的一大批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吸引了来自江浙沪皖的大批游客。